您现在的位置: 学术研究>>正文内容

“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课题简介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于2011年10月经专家组评审,通过结题鉴定。课题负责人为定西师专中文系龙彩虹老师,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小学教师赵英、高睿和定西市大小学教师李萍为课题组成员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探索在新课改理念引领下及时调整和转变教学行为的策略和方法。

2、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优良的教风与学风。

3、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有效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改变课堂教学效果低下或不佳的状况。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

2、课堂观察:无效教学行为。

3、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反思研究。

4、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个案研究。

5、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现状分析。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2009年4月——2009年12月为课题提出和理论建构阶段,主要目标是提出课题、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学习,成立课题小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制定研究方案;进行调查问卷设计,确立课堂教学研究的教师样本。

2、第二阶段:2009年4月——7月为课题申报立项阶段。

3、第三阶段:2009年7月——2010年9月为全面铺开阶段,主要目标是组织落实研究方案、各种资料的收集、各项研究案例的开展、调整充实研究计划。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积累关于避免、克服课堂无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积极撰写论文;充分发挥小学教师任课及当班主任的作用,加强对无效教学行为实践的研究;定期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总结交流会。

4、第四阶段:2010年9月——2011年6月为验收结题阶段(进行研究总结、结题,推广研究成果,上报材料进行鉴定),主要目标:总结出避免、克服无效教学行为的有效策略与方法,反思、完善、总结,提升研究成果,撰写出研究报告,完成课题的结题,形成丰富的、操作性强的、值得推广的成果,为今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的结果

1、采用课堂观察这一研究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内容剖析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种种无效教学行为。

2、通过听课的方式,对一堂公开课中教师的无效教学行为进行透析,分析了经过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中教师无效教学行为的表现。

3、运用访谈、调查研究等方法,结合一节课堂教学案例,剖析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教学行为的表现及原因,探讨避免、克服无效教学行为产生的教学策略。

4、系统分析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效教学行为出现的原因。

5、部分教师的无效教学行为能做到有意识的收敛与避免,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成果形式主要有:

1、关于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研究总报告1篇;

2、有关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调查、案例研究成果论文5篇;

3、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现状调查的问卷材料一套,包括面向学生和面向教师的问卷调查材料;

4、给学校的有关教学建议1篇;

(二)研究结果的分析

本研究时达两年,在研究设计上有所创新,得出的结论比较客观真实,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获取信息方法多样。除了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方法获取信息,还综合采用调查问卷、访谈、交流等方式,从教师本人、所教学生、同事等多种来源收集信息,进行三角互证,形成了准确、深入的认识。

1、为了获得客观真实的研究材料,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面向教师和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所以,调查报告和研究总报告中的数据统计、表格分析是比较客观、真实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2、为了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现状,获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运用课堂观察法,走进课堂,主要观察教师和学生这两大教学要素,采用记录、录音、观察的方法,剖析教师无效教学行为的表现、特征及原因。据此撰写的有关无效教学行为的论文有《从一堂公开课中透析教师的无效教学行为》、《课堂观察:无效教学行为》、《新课改背景下关于无效教学行为案例的剖析》,这些论文的素材由于来自真实的课堂,因此论文观点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说服力。

3、研究结果中的“给学校的有关教学建议”一文,由课题组成员赵英教师完成。该文的建议是建立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问卷调查和观察几堂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由于针对该校、该校教师、学生,所以此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说服力,对改变学校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因此,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有待在后续研究中予以关注和改进,主要不足是个别论文研究对象数量较少。如对一堂公开课进行课堂观察,由于是公开课,教师本人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比较谨慎,教学行为显得较为规范、严谨,比平时有所收敛,能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但表演性色彩强,有矫揉造作之感,缺乏真实性,且本研究只能局限于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结论的外在效度有限。在时间和经费允许的条件下,我们在后续的研究中选取人数更多、更具代表性的教师样本和更加真实的课堂环境进行课堂观察,如面向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的发放,教学案例的剖析等,以此来弥补个别研究结论的有限性。

本课题采取行动研究策略,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重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效。由于研究过程中关注了新课程理论的引导,所以课题研究进展顺利,提出了减少、降低、克服有关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经验和策略,形成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这期间,课题成员撰写了五篇论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课题各个侧面的探索和收获,积累一定的研究计划总结、听课记录、日志、应用报告等过程的资料,基本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