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学校传统优势专业之一,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推动地方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熟练掌握教师教育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手段的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形成了一支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团队,向社会输送了1000多人次的优秀人才。在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公务员考试、就业考试等方面表现出了了明显的优势。
一、精干的教学科研团队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优秀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除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全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公共课程的教学。成人学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于1986年开始招生,2005年,在原有成人学历教育专业的基础上,成功申办了普通师范专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开始招生,每级招收1-2个班级。“十二五”期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学校确定为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截止目前,普通师范专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经连续毕业十届学生,总共1000余名学生。
(一) 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
经过三十年的建设,该教学团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该团队由13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人,高级职称教师占46%;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硕士学位者5人,学士学位者,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53%。团队成员分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院校。
本专业构建了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即五大课程平台(包括通识教育、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和两大课程系列包括必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法学概论》、《西方经济学》等专业核心课和《逻辑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的全部教学任务由本团队承担,其中,7门专业核心课程选派教学经验丰富、职称较高或学历较高的教师担任,在7门专业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中有教授1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
(二)教师获奖情况
本教学团队教师在省、市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并获得了各种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团队教师分别获得以下表彰奖励和荣誉称号。唐永霞副教授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2015年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高等学校优质资源共享课;何燕红老师在甘肃省201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刘文华老师在由教育厅举办的甘肃省第十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所指导的学生获得三等奖,本人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梁发祥教授2013年被评为定西师专第二批学术带头人,同年10月被定西市委、市政府评为定西市第八批市管拔尖人才;何燕红、刘文华、王希老师分别在2016年和2013年全校说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何燕红老师被评为2016年度优秀教研室主任;景续晖、孙洁、霍夏梅老师分别被评为2013-2015年度优秀班主任;景续晖老师被评为2014年度优秀辅导员;王希老师被评为2014年先进工作者。
(三)科研情况
2013-2015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和学术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的论文超过一半。另外,该团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社会规划项目2项、甘肃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获得科研经费支持30多万元,参与国家社会基金项目、省级社会规划项目及教育厅科研项目多项。
(四)部分专业教师简介
1、罗卫国:《哲学》《世界经济与政治》主讲教师
罗卫国,1971年出生,男,汉族,甘肃定西人。199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政治法律系,教育硕士。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人文教学部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中共党员。
1995年毕业分配到定西教育学院工作,2001年聘为讲师,2006年任定西师专政史系副教授,主讲哲学、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2003年12月当选定西师专第一任团委书记,2004年任共青团定西市委常委,2007年3月任定西师专人事处处长,2012.02任定西师专组织人事处处长,2017.01至今任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人文教学部党总支副书记。2014年度“定西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2003年参编著作《定西史略》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2015年以来主持甘肃省教科所项目《地方性大专院校与中学德育工作衔接性研究》。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2、邵鼎文:《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讲教师
邵鼎文,男,汉族,甘肃定西人,1963年1月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大学本科学历。2008年4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现任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人文教学部副主任、副教授。
主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课程。参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一部。先后在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西北成人教育、甘肃高师学报等刊物发表《当前普通高校“两课”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试论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统一性》、《对定西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等学术论文十余篇。2007年被甘肃省高校工委授予“甘肃省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荣誉称号。
3、梁发祥:《逻辑学》、《社会学》主讲教师
梁发祥,男,汉族,甘肃定西人,1970年9月出生,199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现为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教授,民盟定西市三届委员会副主委,定西市法学会理事,政协定西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任教以来,先后承担《形式逻辑学》、《社会学》、《教育法学》、《婚姻家庭继承法》、《形势与政策》等十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研究》、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生态脆弱型贫困地区农民环境教育研究》、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地域文化的开发利用研究》及省教科所项目《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人物选取的社会学分析》。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去农化倾向及其矫正》获定西市第三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出版论著《纳税人权利纵论》,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三等奖。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曾经被定西市人民检察院聘请为人民监督员,被定西监狱聘请为服刑人员法律辅导教师,被安定区法律援助中心聘请为法律援助工作者。
任职以来,获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定西市第八批市管拔尖人才、第三届定西市十大杰出青年、定西地区创新人才、定西师专第一届、第二届学术带头人、安定区普法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4、张海涵:《西方经济学》主讲教师
5、肖玉珍:《政治经济学》主讲教师
肖玉珍,女,汉族,出生于1966年1月15日,副教授职称。198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至今一直在定西师专政史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其中,在2006年9月到2007年6月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学一年。承担了《政治经济学》《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在《甘肃理论学刊》《陕西农业科学》《红河学院学服》《丝绸之路》《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甘肃高师学院》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多篇。
6、何燕红:《政治教学论》主讲教师
何燕红,女,1982年出生,甘肃临泽人,中共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2004年就读西北师范大学获得法学学士,2005-2008年就读西北师范大学,获得法学硕士。2008年8月起在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任教,2008年至今先后担任政史系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教研室主任。
主讲《政治教学论》。近几年发表《兰州市社会组织发展研究》、《浅析精神赡养制度》、《陇中地区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举措探析》等论文。2009年获得“优秀班主任”; 2012年获得学校思政课“精彩一课”比赛二等奖; 2015年获得学校第二届说课比赛二等奖; 2015年获得“优秀教研室”称号;2015 年获得“2015年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2016年获得学校说课比赛一等奖;2016年获得甘肃省第三届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优秀奖。
7、唐永霞:《近代史纲要》主讲教师
唐永霞,女,汉族,1973年12月出生,199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2004年取得西北师范大学专门史硕士学位,现任甘肃中医药大学人文教学部副教授。主讲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通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2012年“甘肃省精品课程”,2015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近年来主要获得的教学表彰及奖励有2006年获学校“教师技能竞赛”综合一等奖;2006年获学校第一届“教学优秀奖”二等奖;2008年获学校第二届“教学优秀奖”一等奖;2010年获学校第一届“多媒体课件竞赛”一等奖;2010年、2011年两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研室主任”;2012年获得定西师专第二届“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16年被定西市评为“定西市优秀教师”。主要科研成果有:出版专著1部,参编学术论著2部,参与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2项,在国家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8、景续晖:《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讲教师
景续晖,生于1980年1月,甘肃通渭人,现任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哲学硕士。2001年9月参加工作,2011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在校期间,参与导师主持的国家社科一般项目《科学技术技术文化和人文文化关系》的研究。研究领域为古希腊哲学、唯物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史。主要学术兴趣为卡西尔符号人学、福斯特的“马克思的生态学”理论、朱熹理学、毛泽东哲学思想。先后发表《铿迪哲学思想与伊斯兰哲学精神的创建》、《卡西尔关于人是符号的动物》、《理想×价值×符号文化:新康德主义的文化观》《关于贫困地区体育文化状况与对策选择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等文章。多次获得校级“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9、刘文华:《社会调查与方法》主讲教师
刘文华(1981-),男,甘肃岷县人,2005年6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任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政史系讲师。一直承担《思政概论》、《思政基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教学、科研论文10余篇。作为第一参与人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的项目设计、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汇总分析、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撰写工作,主持完成了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高校科研项目、定西师专校级科研项目各1项。获定西市社科成果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三等奖1项、定西师专教学竞赛一、三等奖各1项、定西师专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入选定西师专青年人才资助计划,定西师专青年骨干教师。
10、王希: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伦理学》、《政治学》主讲教师
王希,男,汉族,甘肃定西人,1985年8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毕业于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年进入定西师专工作,担任政史系教师,主讲《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伦理学》、《政治学》等课程。2013年以来主持校级课题一项(新时期青年大学生法治观培育与践行研究,项目批准号:DS1507);先后在定西师专学报、陇东学院学报、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等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四篇。2012年获得学校思政课“精彩一课”比赛一等奖。 2013年获得学校第一届说课比赛二等奖。2013年获得学校首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2014年获得学校“先进工作者”称号。2015年获得学校教师团队说课比赛二等奖。2016年获得学校教师团队说课比赛一等奖。2016年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
11、孙洁:《管理学》主讲教师
孙洁,女,甘肃定西人,1986年4月12日出生,讲师,本科学历,MPA(公共管理硕士)在读。2008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专业,获管理学学学士学位。2007年11月获得“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资格证。现为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教师兼组织人事处组织科科长。先后担任经济管理专业、思政教育专业班主任工作获“优秀班主任”称号,热爱教学工作。擅长课程有:《现代管理学基础》、《经济法概论》、《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现代企业管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与金融》等。
12、霍夏梅:《人力资源管理》主讲教师
霍夏梅(1979—),女,土族,甘肃永登县人,讲师,经济管理专业硕士。2003年6月,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2003年8月参加工作,任甘肃省皋兰县忠和镇经联委工作。2005年,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硕士。
2008年8月,到定西师专政史系参加工作。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班主任等职务,承担《市场营销基础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物流管理学》、《财政学》、《酒店经营与管理》和《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被评为优秀教研室、“优秀班主任”。获得教学竞赛一等奖2次。参与教学、科研团队4个,精品课程2项。参与课题项目研究4项,其中省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3项。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篇。
13、蔡宏伟:《民法学》、《刑法学》主讲教师
蔡宏伟,男,讲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等。主讲课程有:《法学概论》、《民法学》、《商法学》等;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社科项目“患者隐私权法律保护研究”、“西部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研究”,省社科项目“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研究”等;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省教育厅社科项目“陇药产业支持体系研究”、校级项目“侵权责任类型化研究”等;在国家中文核心等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
14、王宏强:《中国政治思想史》主讲教师
王宏强,男,1984年11月出生,汉族,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文化史、国学。2005年至2011年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10月,撰写的《“新课标”背景下历史教学的调查与研究》获得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教育厅、共青团吉林省委等部门联合颁发的“调查报告优秀奖”,同年11月该论文又被长春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调查报告”。2009年,荣获东北师范大学“诚信杯”学术课题论证大赛一等奖。2011年,荣获东北师范大学校级“优秀研究生”和校级“研究生学术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1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讲师。任职以来,担任《中国近现史纲要》、《中国政治思想史》、《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建设和主讲(第1参与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2012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和2015年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曾在甘肃省“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主持校级重点项目《黄老学视阈下的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研究》、《法家“法治”思想及其实践研究》,担任法治思想及其行业实践研究科研团队的主持人,2016年获得学校“优秀学术论文竞赛”一等奖,享受“青年人才工程”项目资助,在《史学月刊》(CSSCI核心)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二、就业优势明显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本着竭诚为学生服务,拓宽就业渠道的原则,千方百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公务员考试、就业考试中体现了该专业的优势,连续多年初次就业率在60%以上,居于其他专业就业的首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参加全省普通专升本考试,先后有34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天水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有156名同学通过参加自学考试获得了本科毕业证,其中45名同学获得了学士学位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表1 2013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毕业生人数 |
68 |
首次就业率 |
88% |
主要就业岗位 |
初中、小学政治教师 |
专业对口率 |
98% |
毕业生在机关企业单位、事业单位首次就业比例 |
86% |
毕业生在私营单位首次就业比例 |
2% |
表2 2014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毕业生人数 |
105 |
首次就业率 |
90% |
主要就业岗位 |
初中、小学政治教师 |
专业对口率 |
97% |
毕业生在机关企业单位、事业单位首次就业比例 |
87% |
毕业生在私营单位首次就业比例 |
3% |
表3 2013-2015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
|||
毕业生人数 |
63 |
首次就业率 |
95% |
主要就业岗位 |
城镇、乡村初中政治教师 |
专业对口率 |
95% |
毕业生在机关企业单位、事业单位首次就业比例 |
90% |
毕业生在私营单位首次就业比例 |
5% |
在学校的领导下,人文教学部,积极促进就业,一是明确培养目标,准确定位,突出特色;二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三是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四是改革教学管理方式;五是做好就业创业教育。通过这些措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在88%以上,位居其他专业就业率之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表4-用人单位对12-15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质量的总体评价[n(%)]
|
优 |
良 |
中 |
合计 |
党政机关 |
2(4.00) |
2(4.00) |
0(0.00) |
4(8.00) |
学校 |
36(62.00) |
6(10.00) |
0(0.00) |
42(73.00) |
企业 |
3(5.00) |
2(4.00) |
2(4.00) |
7(11.00) |
其他 |
3(5.00) |
0(0.00) |
1(2.00) |
4(8.00) |
|
44(76.00) |
10(18.00) |
3(6.00) |
57(100.00) |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了100%。评价“优”的单位44个,占76%,“良”的10个,占18%,“中”的有3个,占6%,无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有“差”的评价。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评价不一,党政机关和学校评价最高,全部为“优”和“良”,分别占8%和73%;其中学校基数最大(73&),全部评价为“优”和“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党政机关和初中、小学政治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质量总体较高,在校期间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特别适合于党政机关和学校就业。
近年来,在“双创”氛围的营造下,政史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本专业的13届师自杰、张忠同学、14届雷刚刚、李荣霞同学、15届的陶瑞、柳栓国、董菊霞同学7名同学创业成功。他们通过成立小初中学生辅导教育机构、开设微店、“农家乐”、建立养殖场等方式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他们中的一些成为当地致富的能手和带头人。
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法学、政治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中小学及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工作,或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具有理论性强、应用性强、技能性强的特点,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结合专业特点,为使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我们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一整套适合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这就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体,实践教学与新生入学教育、全程教育和就业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做到与中小学接轨、与社会接轨。除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的理论课考试外,公共技能和专业技能水平测试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考核标准。公共和专业实践技能培训是专为在校师范学生设计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这是认真落实教育质量工程,检验教学水平,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实践教学理念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教学的尝试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例如我们尝试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来主讲。在学期初,给出与本学期教学内容相关的几大类题目,让学生自主报名、自主选题、自组团队、组织材料,学生在课堂讲演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评分标准包括事件(事实)的选择,事件(事实)引发的思考,与课程内容的相关性(识),对同学产生的实际影响力,以及问题分析深度及语言表达(含脱稿程度)。综合打分后计入平时成绩。学生主讲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通过辩论、讨论、演讲等实践活动,多渠道参与方式增强爱国情感,加深感性认识,获得理性的提升,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增强师生互动改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课程团队让制作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每周新闻播报、时事评论等实践方式常规化。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方式既让学生掌握课程的相关知识,讨论本课程的相关热点问题、疑难问题等,促使学生主动关心社会、关心天下大事又能及时了解本课程的新成果,并对学有余力、有意进一步发展的学生提供了拓展的空间。同时,还通过辩论,讨论、即兴发言、师生对话等环节,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启发学生的研究性思维。
2、将课堂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相结合
利用甘肃会宁红军长征会师旧址、榜罗镇会议纪念馆等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爱国主义意识。
3、组织学生听各种专题报告
听各种形式的专题报告,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生动鲜活的教材。在教学过程进行中,我们曾组织学生听取省内外知名的专家和教授所作的一系列讲座或报告。包括: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报告、关于改革开放的报告、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报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报告、关于中美关系的报告、关于台海形势的报告等,这些报告,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4、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开展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是“概论”课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它能将本课程教育中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展开,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提高综合素质。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有关活动,如改革开放三十年图片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丰富多彩的学校艺术节
艾滋病日系列宣传活动
- 热点图文